第一百三十九章 今晚来不来

3个月前 作者: 风华绝代的石榴姐
    第141章 今晚来不来?


    黄易是毕业于港岛中文大学的高材生,一直爱好写小说。


    只不过这些年都在写随笔,给东升的手稿,也是他之前随笔写的。


    天赋异禀的人就是这样的,随便写写都可以成名,虽然在外人看来有些凡尔赛,但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就是这么吊。


    其实,黄易大师写的作品不少,但被人熟知的却只有几部。《寻秦记》《大唐双龙传》《覆雨翻云》东升都很喜欢,其作品《寻秦记》《大唐双龙传》《覆雨翻云》相继被tvb搬上银幕,均获好评。


    至于其他,像《破碎虚空》《边荒传说》《封神记》写的也很不错,但是知道的人比较少。


    论知名度,武侠里面也就只有金镛了,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。十四本小说,全部被搬上银幕,而且都拍的很经典。


    就算没看过原着,只看电视剧,都记得里面的小说情节了。


    很多内地的读者,都是先看了电视剧,再去找书来看的,包括东升。


    《大唐双龙传》算得上是黄易的巅峰之作。这部作品共有六十三卷,想要读完这么长篇幅的一本书,如果认真看完用经年累月形容也不算过分。这部作品给人的感觉与其说精彩绝伦不如说是五味杂陈更为贴切些。


    《大唐双龙传》是一部武侠小说,也是一个“得到后如何面对”的故事。


    它讲述了扬州小混混寇仲、徐子陵在因缘际遇之下成长为绝世武林高手的经历。


    这两个小虾米一点点地走入历史舞台,慢慢成为影响整个时局的重要人物,各方历史名人或是江湖杜撰的武林高手轮番粉墨登场,描述出了一幅风云际会的隋唐画卷。


    总的来说,《大唐双龙传》是权谋、历史、玄学,一本披着武侠外衣奇书。


    这本小说被tvb于04年搬上荧屏,由林峰、吴卓羲和杨茜尧主演,收视率一度创新高。


    这也是公认最经典的版本了,后续也没有电视台翻拍。


    黄易的小说同本被翻拍成电视剧的次数,应该是最低的了。三本小说被拍成电视剧的小说,后面都没有电视台继续翻拍。


    这方面金镛是最厉害的,东升算了算,金庸先生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作品是《射雕英雄传》,各种版本翻拍达到了19次。


    光收版权费都是数到手软。
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,毕竟金镛成名早,背靠着财大气粗的《明报》,这一点连古龙都比不上。


    黄易这个后辈想和这两位大佬肩并肩,难度很大。


    当初黄易的第一部作品《破碎虚空》,连续投稿被拒,一气之下,自己就出钱开了个出版社。


    但现在不一样了,东升打算给黄易弄个出版社,让他来做主编。


    至于剩下的《寻秦记》,就交给原作者完成吧。


    东升打算把出版社归属于新世界电影公司旗下,自己和黄易组成一个工作室,这样话黄易写《寻秦记》就名正言顺了。


    当黄易一听到东升打算弄个出版社,还打算请自己主编,最后还有意把《寻秦记》交给他来写的时候,脸上是除了诧异还是诧异。


    确切说是懵圈。


    “你确定要这样做?”黄易咽了一口口水,小心翼翼的试探道。


    “当然,你的这本《大唐双龙传》写的很好,很适合拍电视剧。”东升顿了顿语气,“黄易先生你是知道的,我们公司本身就是这方面的行家。”


    “《大唐双龙传》?”黄易愣了愣:自己什么时候起的书名?


    不过,这书名听上去还挺不错,时间线是大唐,双龙指的自然是小混混寇仲和徐子陵。


    金麟岂是池中物,一遇风云便化龙,这两人的确可谓是龙。


    “我临时帮你起的,你觉得怎么样?”东升连忙解释道。


    “不错。”黄易说的是真心话,这名字起的很有味道。


    一句话就把卖点点出来了。


    “那就行,后续的签约工作我会找你。”东升站了起来,然后朝黄易友好的伸出了左手。


    “祝我们合作愉快。”东升开心的说道。


    “合作愉快。”黄易脸上也很开心,这样的话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辞掉艺术馆的工作了。


    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爱好可以成为工作,工作可以赚到钞票。


    既然确定了要成了工作室和出版社,东升就没必要把《寻秦记》的后续稿件在《东方日报》发布了。


    “徐先生真会开玩笑。”马坤虽然年轻没有什么经验,但是还不至于听不出东升这句话的意有所指。


    无非是嫌弃钱少嘛。


    “徐先生,明人不说暗话,稿费多少你开个价。”马坤也不再藏着掖着了。


    东升也很郁闷,感情说了这么多,眼前这个老板是一句都没听进去。


    转念想到,黄易就算写《寻秦记》也需要花费时间,出版的话,也只能是完本之后的事情。


    期间这样一章一章连载在《东方日报》的话,除了续人气,还可以赚上一笔钱。


    起码黄易的工资东升是可以省下来了。


    “好,马总果然够豪气,”东升拍手喝彩道,“既然您都这么说了,那我也不能显得太小气,就千字998元吧。”


    徐新在旁边一听这数字,气得差点摔倒。


    比之前还多了一半!


    倪框在《明报》的稿费也才千字180元啊,黄玉朗请倪框写小说的千字500元稿费,那只是在炒作而已,并不是正常的市场价格。


    动怒是没用的,毕竟主动权在东升的手上。


    “徐先生,这稿费是不是有点太多了?”马坤强颜欢笑的说道。


    东升语重心长地说:“唉,马先生,其实我要这么多稿费,是在为《东方日报》着想啊。”


    徐新总算见识到什么叫做颠倒黑白了,信口叫出天价稿费,居然还说是为了《东方日报》着想,简直比自己还不要脸!


    马坤勉强的挤出了一丝笑容,脸上僵硬地问:“请问徐先生是怎么为报社着想的?”


    东升条理清晰地解释道:“第一,我要千字998元的稿费,相对于《东方日报》这几天获得的利润来说,只是九牛一毛而已;而且,你们还可以借着这个话题炒作,说我与倪框的稿费齐平,乃是第二个倪框横空出世。对了,忘了告诉两位,我其实还是《跛豪》的作者。”


    马坤一脸的难以置信:“《跛豪》是你写的?”


    “当然,你可以去查,这是本人的身份证。”东升把身份证拿了出来,放在两个人的眼前。


    “我看看。”徐新一看上面的名字,脸上不由得惊奇道:“你不是叫徐升?”


    东升笑了笑:“不好意思,我一开始是打算用新人的姿态和你谈判的。”


    马坤与徐新对视一眼,均看到了对方眼神中的惊讶,互相微微地点头,算是认可了东升这一计划。


    如果是《跛豪》的作者,那就跟份量了,再加上两人都拿过千字500元以上的天价稿费,放到一起炒作再适合不过。


    两人最大的不同是,如今倪框已经是文坛名宿,而东升仅仅是个刚出道的新人。


    如果马坤运作得当,那么《东方日报》就会因此事再度成为舆论热点,而东升本人的名气也会跟着飞涨,可谓是双赢的结果。


    至于倪框嘛,那就抱歉了,只能作为东升炒作名气的垫脚石而存在。


    俗话说的好,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


    东升继续道:“第二,如果给我千字998的稿费,我可以保证,一年之内不会往其他报纸投稿,五年之内发表小说会以《东方日报》为首选。”


    马坤和徐新俱是一喜,东升这是承诺给《东方日报》独家供稿啊,这么一算的话,以《寻秦记》表现出来的火爆,千字998元的稿酬确实不算太离谱。


    他们哪里知道,东升是以工作室的身份来续写《寻秦记》。


    而这个工作是由黄易本人来负责。


    相当于,东升不用亲自出手写稿,就可以获得一波人气值。


    就在马坤准备拍板同意的时候,东升突然又说道:“不过我有个条件,希望《东方日报》能预支我75万港币的全部稿酬,这部戏我准备写120万字。”


    徐新一愣,随即摇头道:“不行,绝对不行,没有这样的先例。”


    “七十万如何?”东升刚才也是漫天要价,现在突然少了五万,好给对方一种占便宜的感觉。


    马坤迟疑了一阵,这才笑容满面的问道:“徐先生未免太过执着这点小钱,贵公司的《跛豪》票房都杀疯了,还在乎这点小钱?”


    “钱不在多少,你和我都是生意人,都知道商人唯利是图的特点。”东升很淡定的说道。


    东升这句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:老子就是为了钱,少跟我扯有的没的。


    马坤又和徐新互相对视一眼,心里面都在想一件事:这大佬还真的抠。


    “既然大家都谈不妥,那徐某人就没必要呆在这里了。”看到马坤和徐新两个人都在沉默不语,看来这次的交易是说不成了。


    徐新还在考虑,马坤却要干脆豪爽得多,只迟疑了半分钟,就冲东升道:“就这样说定了,不知道徐先生的新小说稿带来没有?”


    “马董事长果然是办大事的人,”东升拍着不要本钱的马屁,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,“这里一章。”


    “不是三章嘛?”徐新一脸的疑惑:之前一直都是周二直接更新三章的。


    “现在规则有变,周二周四和周日各更新一章。”东升笑着解释道,“这个和之前一样的,同样是三章。”


    “这样的话,可以一直吊住读者的胃口,贵报会一直受到关注。”


    听到东升这个解释,马坤和徐新两个人都笑了。


    马坤心里面有些嫉妒恨:同样是年轻人,东升明显要比自己还要成熟老练。


    “大佬是哪个家族的?”看到徐新出去准备合同书了,马坤终于忍不住的问道。


    就自己知道的,港岛的有钱人的家族里面,就没有姓徐的。


    而且在此之前,一直就没有听说东升这号人。


    东升只用一部《跛豪》就成为全港岛的焦点人物,的确让人匪夷所思,很多报社八卦《跛豪》的时候,都会质疑东升是不是剽窃某个人的作品。


    他们怎么也想不到,东升的确是剽窃了别人的智慧,而且自家员工的。


    只不过剽窃的不是先人而已。


    “家族?”东升愣了愣,然后瞬间反应了过来马坤这句话的意思了。


    港岛上的了牌面的有钱人,都是世家传承的,那种一夜有钱的暴发户很少。


    所以别信太多那些白手起家的有钱人的经历,哪个时代都是一样的,没有背景就想赚大钱,就想挤进上流社会,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。


    心灵鸡汤都是有毒,都是成功人士说出来安慰屌丝的措辞而已。


    但东升却是个例外。


    所以,马坤才会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。


    “不瞒你说,我的祖上是游过来的内地人,一开始一穷二白,慢慢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成绩。”东升只好信口胡诌道。


    当然这句话又不是全都假的,东升的祖父的确是偷渡过来的。


    一穷二白也是真的,东升祖上三代一直都是菜市场卖鱼的,直到东升这一代,才开始逆袭。


    只不过,这个逆袭是开了挂的。


   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,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。


    “徐先生既然不想说的话,那我也不勉强。”马坤脸上有些扫兴,“作为同龄人,我很想和徐先生交个朋友。”


    “可以的,以后我们有的机会交流经验。”东升笑的很假,他想交流的无非是马坤的另一些经验。


    嗯,风花雪月的经验。


    “那就好,那小弟就叫徐兄一声大哥啦。”马坤开心的像个小孩子。


    一直以来,自家在这个公司没什么存在感,像找个同龄人说说心里话都没有。


    至于那些酒肉朋友,那些除了喝酒泡妞,什么都不会。


    能有东升这样的老大哥带自己,马坤心里面当然高兴。


    徐兄拿着合同走了进来:“在聊什么呢,这么高兴?”


    一个小时后,双方顺利签订合同。


    东升如愿以偿地拿到70万元现金支票,正准备拿去银行转存,却听马坤道:“大佬,一起喝杯茶如何?”


    “不了,我有事情要忙。”东升想都不想就拒绝了。


    “今晚有美女呃~”马坤一脸笑嘻嘻的抽了过来,神秘兮兮的说道,“有个湾道的美女回过来呃。”


    “叫什么名字?”


    “好像是王什么闲。”马坤摸着下巴回忆道。


    “王祖贤?”


    “对对对!”马坤一脸肯定的说道,“没错,就是叫这个名字。”


    东升顿时就眼前一亮了!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