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四章 谁会在约会的时候带个灯泡呢
3个月前 作者: 风华绝代的石榴姐
员工的开放式公办间成了会议室,各人的坐法也是歪七扭八随意无比。
能不随意吗,本来是午睡的时间,硬是被老板叫起来集合开会。
而且还不算加班费!
马桥拉来张办公椅直挺挺地坐在东升旁边,手里还端着个会议记录本,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;钟志文则是搬了条小板凳坐下;钟伯坐在靠窗的位置抽烟;麦当雄两兄弟挨坐在一起窃窃私语,两个人看上去聊的是兴高采烈;陈勋旗正在给桌上一盆植物浇水;陈昆明则靠在办公桌上不停地打着哈欠,看上去没睡醒的样子。
至于姗姗来迟的王晶,则是坐在最后面的位置。
至于演员呢,就不用来了,这次开的内部的会议。
公司的人算是全到齐了,陈珊在给大家冲茶倒水,另外马桥招聘的一个打字员兼跑腿的叫张旭,正在给大家发马桥亲自弄出来的员工合同。
之前的合同但是试用期,现在试用期结束了,全部转正。
这份合同东升已经提前过了目,一点问题都没有,马桥不愧是哈佛出来的,这合同写的滴水不漏。
东升想到的和没想到的,马桥都考虑到了。
东升很欣慰:自己真的没看错人。
大家把合同签好后,财务的周芳大致报了一下账目,除去各种开销,装修和租赁费用,公司计划中的800万还剩下578万3千多块。
这里面还包括器材的采购。
“好啦,那我就先说几句,”东升道,“今天是我们新的一年,第一次召开员工大会,以前不熟悉的大家都互相认识一下。小明,你先做自我介绍”
陈昆明脸上有些无奈:他很讨厌这个称呼,感觉就像是再叫小孩子一样。
“各位好,我叫陈昆明,专门协助升哥做电影选角工作,另外在艺员部也有挂职做公司星探。”
话音刚落,钟伯站了起来进行自我介绍:“我叫钟春旺,是制作部管后勤的。”
轮到陈勋旗了,他的介绍就很简单:“我叫陈勋旗,是一个实习导演。”
台下的人一听,不由得面面相觑,要知道公司可不兴招实习生。
议论声有些大,东升只好用咳嗽来缓解气氛的尴尬。
麦当雄凑了过来,低声的在东升耳边问道:“我们公司不是不招实习生嘛?”
“这家伙是个人才,可以破例一次。”老麦是老员工,换做别人,东升都懒得解释这些。
“好吧。”麦当雄也没多问,老板的性格他最清楚,喜欢不按套路出牌,自己有时候也猜不透东升心里面在想什么。
“我叫王晶,也是个导演。”王晶的介绍也很随意,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自己是王天霖的儿子。
等大家都一一自我介绍后,东升这才说话。
“我开电影公司,不说是什么热爱电影、追求艺术。不过既然是做这一行的,电影要爱、艺术也要追求,可是更实际的东西就是拍出电影要赚钱,公司赚了钱,大家拿的钱也多,才会继续拍出好电影。”
说到这里,东升喝了口水,又继续往下吹:“现在公司已经进入正轨了,各位都是身怀大才之辈,如果感觉自己一身才华在我这里不能完全施展的话,可以现在就走,这份合同我可以不作数。”
东升的意思很明确,现在不想干的出门还来得及,毕竟合同上面公司还没有统一的盖章。
沉默了三分钟,看到没人举手,东升这才继续往下说。
“接下来我准备拍两部电影,第一部的类型,是僵湿灵异类,制作部的几位都已经看过部分剧本了。这部电影的粗略预算至少是450万以上,钱要还在刀刃上,大家松懈不得。”
“至于第二部,也是灵异诡怪类型,但是主要讲的是爱情,类似人诡情为了那样的。”
“这部的预算要稍稍的高一点,550w左右。”
“公司的宗旨只有一个,钱可以亏,但是坚决不拍烂片!”
“我的话说完了,谁赞成,谁反对?”东升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属下,一副气势傲人的样子。
麦当雄凑了过来,提醒了一句:“阿升,僵湿题材是不是还要考虑一下。”
麦当雄的担心无不道理,先不说两部同时开拍,按两个月一部电影来算,这半年不到,就要投一千万在这两部电影里面。
而且灵异诡怪类的电影,港岛这边并不吃香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邵氏这边就尝试过。
在林正英的僵湿电影之前,港岛影坛第一部较有影响力的僵湿片拍摄于1974年。
这部电影叫《七金湿》。
整部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:功夫七兄弟大战吸血诡始祖德古拉。
影片由邵氏电影公司与樱国电影公司合作的,编导大胆将中国僵湿元素与西方吸血诡传说相结合,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合拍电影。
邵氏公司意图借此片打入国际市场,因而邀请百万导演张彻执导,武术宗师刘家良担任动作执导,彼时最当红的影星姜大卫担纲主演,班底不可谓不强大。
讽刺的是,影片上映之后票房惨败,直接导致——
港岛电影圈十年无人再敢拍僵湿电影!
连洪金保前几年拍的《诡打诡》,票房很不错,但是人家的题材也不是僵湿。
“这点你不用担心,我有的我想法。”老麦也是为了公司好,东升自然是知道的。
只不过剧透给他,他也听不懂。
看到东升一脸的不闻不顾,麦当雄只好提醒了另外一件事:“老板,《黑金》海外票房还没入账呢。”
麦当雄的意思很明显:就是等《黑金》的账本全部出来,再考虑拍什么样的电影。
不过老麦也是想用这个时间,给东升多点时间思考要不要拍僵湿类的电影。
东升有点不爽的白了他一眼道,低头和他解释道:“海外票房回笼至少还得一个多月,到时候再说。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,取景地不好找,而且我们现在没法租用邵氏的清水湾片场和嘉禾的釜山道片场。”
看到麦当雄沉默不语,东升这才把这件事当众讲出来。
“各位,我们现在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取景地的问题,有谁知道什么地方有那种民初风格的建筑和街道?”
毕竟都是对手关系,东升也不想卖老脸去找不高兴。
租是可以租的,费用嘛....估计要区别对待了。
调景岭是可以的,但只限于当地的原始风景而已,至于那种民初风格的建筑和街道,就不行了。
加上现在那边修路,就更不适合了。
本来港岛是保留很多这样的建筑的,不过二战的时候,日苯对港岛轰炸过,时候,樱政府就把这些建筑拆了重新建了。
众人都在沉默思索,钟伯突然说:“台北的中影文化城应该合适,港岛许多大制作的武侠片都是去那里拍的。”
湾岛清一色都是这样的建筑,因为在二战前,青政府就签了条约,让日苯人接管了这里。
所以钟伯的建议不无道理。
“去湾岛的签证好办理吗?”东升问道。
钟伯立即给出了答案:“湾岛那边为鼓励港岛的电影公司赴台拍电影,专门有特殊的影视签证,几天就能办下来,比留学签证还快。”
东升想了想说:“那好,我们就去台北取景。办签证和订机票的事,就交给马桥负责,另外钟伯、阿昆还有陈勋旗,你们提前动身去台北,把联系中影文化城、租赁拍摄器材和召临时演员的事情办妥。”
陈昆明连忙道:“升哥,我只认识港岛的演员,对湾岛那边的人也不熟啊。”
东升笑呵呵的说道:“我相信你的能力,去了不就认识了?”
几人正说着,李珊突然走过来,走到东升身边小声说道:“门外有一个叫潘映紫的人来见你,说是来拿剧本的。”
潘映紫?
东升顿时就愣了,自己没叫过这个人啊。
不过,这个潘映紫,不会是演那个《一代女皇》的那位吧。
八十年代,湾岛这部的女明星也不差,刘玉璞,潘映紫这些女演员,丝毫不比港岛这部的赵雅知,陈瑜莲差。
特别是刘玉璞,在《倚天屠龙记》里面,最美赵敏非他莫属。
而潘映紫则是“最美的武则天”。
“你介绍来的?”东升低声问道陈昆明。
“来了嘛?”陈昆明一听,眼神顿时就亮了。
“你这小子,说好了先提前通知我的。”东升顿时就不爽了。
“我这不是想早点立功嘛。”陈昆明笑眯眯的解释道,“你的剧本里面不是还缺个女诡角色嘛,这人刚合适,人美还有经验。”
“再说了,人家明天就要回去了。”
也怪东升没及时跟这家伙说清楚,这女诡的角色已经有人演了。
算了,和美女聊一下也不错。
合适的话,再加一个女诡也无妨。
“请她进来,”东升说完,然后对众人下了散会令,“好了,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,大家下去各忙各的。”
别的人还好,唯有马桥这厮却是心里面不是滋味。
想他一个港大金融法系毕业、哈佛商学院肄业的高材生,本想回来大展拳脚一番,谁知却进了这么家小公司当光杆司令,就连办签证和订机票都要他亲自过问,实在是悲剧啊!
东升回到自己的办公室,一分钟不到就走进来一个年轻女人。
潘映紫上身罩着件蝙蝠衫,下面配着条修直的白色长裤,一身清爽打扮外加她的娃娃脸,看上去最多20岁这样子,哪里像30出头的少妇?
风韵程度丝毫不逊色赵雅知。
“你好,潘小姐,请坐吧!”东升笑着拿出一份的剧本来。
潘映紫坐下之后,却在好奇地打量东升。
潘映紫成名甚早,在李小隆还没红起来之前,就已经名列邵氏十二金钗了。她长期奔波于港台两地拍片,在港岛和湾岛都有大量粉丝,可惜红归红,离顶级女星始终有一段距离。
特别是她丈夫在组建电影公司后,潘映紫为此息影了好几年,已经有五年没有出演过电影了。
可以说,现在正是潘映紫一辈子最低潮的时候。生活上跟丈夫感情破裂闹离婚,事业上家里的电影公司又倒闭,五年的息影耗尽了她的名气,两个月前复出拍一部,年轻点观众居然都不知道她叫什么。
今天陈昆明邀她拍电影,潘映紫都没怎么考虑,就一口答应下来。除了缺钱外,还是东升的“千万大导演”名头在起作用,潘映紫想借东升的能力,重新增加自己在荧幕的曝光率。
说不定还能重回巅峰。
“潘小姐,这是你那份剧本。”东升突然想起去台北拍片的事,问道,“潘小姐对台北中影文化城熟悉吗?”
潘映紫点头道:“熟悉啊,我前几年做制片人,就经常在中影文化城拍片,文化城的总经理我也认识。”
“那太好了,这部决定在中影文化城取景,不过我公司的人都不熟悉那边的情况,如果潘小姐能做中间人介绍一下就太好了。”东升道。
本来想靠林青夏,但是情人变成路人......
潘映紫一听只是帮忙联络,很爽快地答应说:“没问题,到时我约马经理出来吃顿饭就行,他会把一切都安排好的。”
东升一听心情顿时一阵舒坦,去异地取景就怕没门路,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与精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。有了潘映紫做中间人联系中影文化城的负责人,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,拍摄起来也顺风顺水。
原版的最初预算450万,因为林正瑛的精益求精,最终成本涨了将近一倍,甚至林正瑛自己也因此没拿到导演片酬,被戏称为“散财道长”。
现在台北的拍摄联络事务有潘映紫帮忙,东升自己又有现成完整的分镜头脚本,不用像林正瑛那边拍出许多废弃胶卷。再除去几年的通货膨胀,原版800万制作的,东升拍下来,成本绝对不会超过500万。
东升叫来钟伯,没想到钟伯跟潘映紫居然认识,也省去了他互相介绍的功夫。
三人商量了一阵,东升最后拍板道:“那就这么说定,我聘请潘小姐做的特别顾问,协助剧组在台北的拍摄工作,过几天你跟钟伯他们一起启程去台北。”
“没问题,徐先生你就放心吧。”潘映紫笑道。这种拍摄协调工作,换成其他演员或许还有点棘手,但潘映紫却是得心应手。
这几年她息影做幕后的工作经验,总算是可以派上用场了、
“时间不早了,一起去吃饭吧。”东升看看腕表说,这表是给潘笛生拍广告送的劳力士,价值五位数。
钟伯推辞道:“我就不去了,下午还有其他事情。”
东升很干脆的回道:“我也没打算叫你。”
钟伯:“........”
谁会在约会的时候带个灯泡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