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刘墉丧妻
3个月前 作者: 虚掩丑陋
关于付钰的事情刚刚处理完不久,又一个噩耗从千里之外的山东诸城老家传来:刘墉年近八十的夫人单莹嫂子,因病不治身亡。我的儿子刘泷,身披孝衣,连夜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京城刘府。门子刘福看到刘泷披麻戴孝骑马赶到府门,不敢怠慢,赶紧将刘泷迎进了我的书房。
刘泷见到我之后,“扑通”一声跪下,大哭起来。边哭边说道:“父亲!三伯母已在七日前因病去世了!”我听了,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愣在了原地,有些发傻。刘泷喊了我几次,我都没有一丝反应。
虽然我刘安与刘墉不是同父同母的兄弟,我也并非刘氏后人,但刘家向来没把我当做外人。尤其刘墉,更是把我当作亲兄弟来对待,从来没把我当成一个佣人或者跟班。而单莹嫂子,一直对我关怀备至。尤其是我把长子刘希鹏过继给刘墉之后,她简直把我和我媳妇勤格格当成亲兄弟姐妹一样。
如今听到单莹嫂子突然离世,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。而且,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告诉同样已近八十岁的刘墉。他俩的感情,那可是世上最好的夫妻感情,真不知道刘墉听到单莹嫂子离世的消息,会受到怎样的打击。
张成知道这事儿之后,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。他这一哭不要紧,弄得整个刘府除刘墉之外,上下都知道了。这时,谢玲儿倒是清醒,她立刻说道:“刘安大哥!一定要安排好府上众人,千万不能轻易告诉刘墉大哥,绝不能让他急火攻心,出了意外。”
我说道:“那怎么办?总不能不告诉他吧!”谢玲儿说道:“你立刻让刘泷脱掉孝服,别让张成哭。见到刘墉大哥,就告诉他单莹嫂子病得很重,让他回家看看。你赶紧连夜进宫,向皇上告假,并说明一切,但请求皇上先别告诉刘墉大哥。”
随后,谢玲儿又告诉大家:“等刘墉回府之后,谁也不能哭,谁也不能说单夫人已经离世。谁要是走漏消息,就将被赶出刘府,永不再用。”
嘿,谢玲儿可真是个有主意的人。她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,不得不让阖府上下肃然起敬。
我听了谢玲儿的主意,默默点头,觉得此计虽有些周折,但眼下也不失为良策。急忙吩咐刘泷赶紧脱下孝服,又赶忙制止还在地上大哭的张成,一脸严肃地说道:“张成,别哭了!都听谢玲儿的安排,这事儿可不能出岔子,要是三哥有个三长两短,咱们都担待不起!”张成抹了抹眼泪,抽噎着点头说:“是!四老爷!”
我转身对刘泷说道:“泷儿,你随我来书房,咱们合计一下见到你刘墉伯父该怎么说。”我们父子两人进了书房,我压低声音说道:“泷儿,一会儿见了你伯父,就说你三伯母病得厉害,怕是熬不过去了,催他赶紧回诸城老家看看。记住,千万别露出破绽。”刘泷红着眼睛,点头应道:“父亲大人放心,孩儿明白。”
安排妥当后,我一刻不敢耽搁,连夜进宫。此时,皇宫内灯火通明,值夜的侍卫见我行色匆匆,上前拦住问道:“刘大人,这么晚进宫所为何事?”我赶忙作揖说道:“烦请通传皇上,就说刘安有紧急要事求见。”侍卫见我一脸焦急,不敢怠慢,进去通报。
不多时,侍卫出来传我觐见。我进了殿内,急忙跪地磕头:“皇上,臣刘安有要事启奏。”皇上正坐在龙椅上,见我如此慌张,问道:“刘安,何事如此着急?”我便将单莹夫人病逝之事细细说了一遍,最后恳请皇上:“皇上,刘墉与单莹夫人夫妻情深,臣担心刘墉听闻此噩耗急火攻心,还望皇上恩准刘墉告假回乡,且暂勿将夫人病逝之事告知他。”皇上听后,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刘安,你考虑得周全,朕准了。你速去安排,和刘墉即刻回乡。”
我领了圣旨后,匆匆赶回刘府。此时,刘墉已经从公事房回到刘府,吃完晚饭正在书房看公文。
而此时刘府众人都在焦急等待我的到来。我将圣旨交给刘泷,说道:“泷儿,你拿上圣旨,赶紧去你伯父书房,按咱们商量好的去说。”刘泷怀揣圣旨,快步走向刘墉书房。
刘墉见刘泷进来,放下公文,微笑着问道:“泷儿,你怎么来了?我刚才怎么没看到你?这个时候来,可有事?”刘泷强忍着悲痛,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:“三伯父,其实我已经来了一天了。三伯母病得很重,恐怕……恐怕熬不过去几天了,父亲已经向皇上告了假,让我来告诉伯父,请伯父赶紧回诸城老家看看。”说着,将圣旨呈上。
刘墉一听,脸色瞬间大变,接过圣旨,站起身来,说道:“怎么会这样?你伯母现在没事儿吧?那……那我这就动身回家。”
刘墉立刻喊来甄平和萧逸简单收拾了一下,便要带着刘泷等人连夜出发。这个时候,我和张成执意也要回家看看单莹嫂子,刘墉就安排张成的大儿子张堃和谢玲儿一起临时掌管府上一切事务,然后带着我们一起上路了。
一路上,刘墉心急如焚,催赶着马车,恨不得立刻飞到单莹身边。而刘泷坐在马车里,看着刘墉焦急的样子,心中满是愧疚,又不敢表露出来,只能默默叹气。
终于,一行人赶到了诸城老家。刘府老宅内一片寂静,只有几个下人在门口守着。刘墉刚一下车,便急忙往内堂走去。刘希鹏、勤格格等人早已在此等候,见刘墉回来,纷纷迎上前去。刘墉问道:“莹儿呢?她现在怎么样了?”刘希鹏、勤格格等人低着头,不敢直视刘墉的眼睛。刘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,大声问道:“你们倒是说话啊!莹儿到底怎么了?”
刘泷实在忍不住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哭着说道:“伯父,三伯母她……她已经在十多日前病逝了。”刘墉听后,如遭雷击,身子晃了晃,差点摔倒。我和张成等人赶忙上前扶住他。刘墉瞪大了眼睛,难以置信地说道:“不可能,怎么会……怎么会这样?”说着,泪水夺眶而出。
刘墉缓缓走到单莹的灵堂前,看着灵堂上的牌位,悲痛欲绝。他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放声大哭:“莹儿啊,你怎么就这么走了,留我一人可怎么活啊……”哭声在寂静的灵堂内回荡,让在场的人无不落泪。
接下来的日子,刘墉沉浸在悲痛之中,整个人变得憔悴不堪。他每天都守在单莹的灵堂前,不吃不喝,只是默默地流泪。我们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却又不知如何安慰他。
勤格格见刘墉如此消沉,心中担忧。她对我说道:“夫君,不能再让三哥哥这样下去了,这样下去他的身体会垮的。”我无奈地说道:“我也劝了,可三哥根本听不进去啊。”勤格格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要不这样,咱们找些三哥哥平日里关心的事情,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。”我觉得有理,便和谢玲儿商量起来。
我们先是让刘希鹏来陪刘墉,刘希鹏是刘墉的继子,一直深受刘墉喜爱。刘希鹏来到刘墉身边,哭着说道:“父亲,您别太伤心了,母亲在天之灵也不想看到您这样啊。您要是把身体熬垮了,母亲泉下有知,也不会安心的。”刘墉看着刘希鹏,心中一阵感动,他轻轻抚摸着刘希鹏的肩膀,说道:“鹏儿,你说得对,为了你,为了这个家,我也得振作起来。”
然而,话虽如此,刘墉的心中依旧充满了痛苦。每当夜深人静之时,他总会想起与单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,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利刃一般刺痛着他的心。
就在刘墉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时,京城那边传来了消息。原来,朝廷中有人趁机弹劾刘墉,说他在守孝期间不理政务,有失大臣之责。我得知此事后,心急如焚,赶忙告诉刘墉。刘墉听后,怒从心头起,他说道:“这些人真是落井下石!我刘墉一生忠心耿耿,为朝廷尽心尽力,如今不过是遭逢此等大难,他们便如此陷害我!”
我劝道:“三哥,您先别生气,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应对此事。”刘墉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我即刻修书一封,向皇上说明情况,相信皇上会明察秋毫的。”于是,刘墉强忍悲痛,提笔修书,将自己家中变故以及守孝期间的情况详细写了下来,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。
与此同时,谢玲儿也没有闲着。她想到刘墉在京城有不少故交好友,或许可以请他们帮忙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。于是,她让安杰列出一份名单,然后亲自修书,恳请这些人出手相助。
京城中,刘墉的那些故交好友收到谢玲儿的书信后,纷纷进宫向皇上为刘墉求情。皇上看了刘墉的书信,又听了众大臣的求情,心中对刘墉的遭遇也颇为同情。他说道:“刘墉为朝廷立下不少功劳,如今遭此大难,朕又怎会不知。那些弹劾的折子,朕连看都不用看!”于是,皇上把弹劾刘墉的奏章一一驳回,并下旨让刘墉安心守孝,待守孝期满后再回朝任职。
朝堂上这一闹腾,颙琰就知道了此事,于是颙琰来到养心殿向乾隆恳求道:“父皇,刘墉刘大人乃我大清柱国之臣,几次跟着刘大人出巡,儿臣都学到了不少治国理政的道理。今日刘大人夫人单莹去世,儿臣想去吊唁一番。一来给刘大人一个安慰及肯定;二来也去看望一下勤格姑姑,还请父皇应允!”
乾隆听到颙琰的一番话,深感欣慰,便允许了颙琰的请求,并且让他带上旨意前往山东。
颙琰领了旨意,即刻带着随行人员快马加鞭赶往山东诸城。一路上,他心中感慨,刘墉一生刚正不阿,为朝廷鞠躬尽瘁,如今遭此丧妻之痛,实在令人唏嘘。
数日后,颙琰一行人终于赶到了诸城刘墉老家。刘府门前,下人远远瞧见一行人车马众多,气势不凡,赶忙进去通报。刘墉听闻皇十五子颙琰前来,强打起精神,带着家中众人出门迎接。
颙琰下了马车,看到刘墉形容憔悴,心中不禁一阵酸楚。他快步走上前,扶住刘墉,说道:“刘大人,节哀顺变呐。”刘墉感激地看着颙琰,眼中满是悲戚,说道:“多谢十五阿哥挂念,老臣实在是痛心疾首。”
随后,颙琰一脸庄重地展开圣旨,高声宣读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刘墉为朝廷肱骨之臣,忠心耿耿,屡立奇功。今遭夫人病逝之痛,朕心甚忧。特命皇十五子颙琰前来吊唁,以示朕意。望刘爱卿节哀顺变,安心守孝。待守孝期满,回朝继续为朕分忧。钦此!”
刘墉带领我们众人跪地谢恩,接过圣旨。颙琰将圣旨交予刘墉后,又从侍从手中接过祭品,亲自前往单莹灵堂吊唁。在灵堂前,颙琰神情肃穆,缓缓上香,而后深深鞠躬。他看着单莹的灵位,心中默默叹息,感慨这世间无常。
吊唁完毕,颙琰回到大厅,拉着刘墉的手说道:“刘大人,您一生清正廉洁,为朝廷为百姓做了诸多实事,皇阿玛心里都清楚。此次之事,您不必过于忧心,安心守孝便是。”刘墉眼中闪着泪花,说道:“多谢十五阿哥宽慰,老臣定不辜负皇上和十五阿哥的厚爱。只是内人突然离去,老臣实在难以释怀。”
颙琰又转头看向勤格格,说道:“勤格姑姑,您老人家年纪也不小了,也要保护好身体。帮着刘安多劝劝刘大人,莫要让他过于悲伤,保重身体才是要紧。”勤格格赶忙应道:“多谢十五阿哥挂念!请阿哥放心,我定会好好劝劝三哥的。”
众人又说了些宽慰的话,颙琰见刘墉精神不佳,也不便久留,便起身告辞。刘墉等人将颙琰送出府门,颙琰再次叮嘱刘墉保重身体后,这才带着随行人员离去。
望着颙琰远去的背影,刘墉心中百感交集。颙琰此次前来,不仅带来了皇上的关怀,也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。他暗暗下定决心,一定要尽快振作起来,不辜负皇上和众人的期望。
我们送走颙琰之后,刘墉心中对皇上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。他对着京城的方向,跪地磕头,说道:“皇上圣明,臣刘墉定当铭记皇上的恩典,日后定当更加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。”
经过此事,刘墉也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。他深知,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,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。于是,他开始重新打理家中事务,教导刘希鹏和刘泷的儿子读书识字,同时也关注着朝廷的局势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刘墉的心情也逐渐平复。然而,就在他以为生活即将恢复平静的时候,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。
我的夫人勤格格,自从单莹嫂子离世那天起,就一直悲伤郁闷。这不,这位曾经欢快的女人,在刘墉守孝期快满的时候,病倒了。这一下,整个山东刘府又慌乱了起来,赶紧请了诸城最好的大夫进行调治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墉守孝期满,勤格格的病好歹算是稳定了下来。刘墉这次不敢大意,决定回京时让我一定带上勤格格,并且让刘泷夫妇及孩子一同进京陪护。
这天,我们收拾行装,准备返回京城。临行前,刘墉来到单莹的墓前,默默地说道:“莹儿,我要回京城了。你放心,我会好好生活,也会将孩子们教导成人。你在天之灵,保佑我们一切顺利吧。”说完,他深深地鞠了一躬,转身离去。我们大伙给单莹嫂子行礼后,也一起跟着刘墉回了京城……